【鳳凰網】“定制客運”是什么?
2016年底,交通運輸部出臺《關于深化改革加快推進道路客運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充分發揮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作用,鼓勵開展靈活、快速、小批量的道路客運定制服務。”,首次提出了“定制客運”概念。一時間,關于“定制客運”眾說紛紜,理解各異,行業亟需理論創新、實踐創新。
“定制客運”是什么?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深入的滲透,道路客運行業正發生深刻的變化,催生了“定制客運”業務的發展使之成為道路客運轉型升級、實現供給側結構改革的熱點。對此,長安大學學者和北京盛威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等道路客運互聯網高新技術企業人員組成課題組,充分發揮“產、學、研”各方優勢,對“定制客運”進行了研究。
課題組調研了湖北、甘肅、吉林等省目前道路客運現狀,分析了現有道路客運市場的需求狀況和供給側結構,緊扣交通運輸部對于“定制客運”的概念輪廓,提出了在現行政策框架內道路運輸企業“定制客運”發展對策。
調研表明,現有班線客運定點(汽車站-汽車站)、定線(嚴格按照審批線路運行)、定車(7座以上車輛)、定時(嚴格按照發班時間運行)的服務模式單一,無法充分發揮道路客運“門到門”、“點到點”、“隨客而行”、機動靈活的比較優勢,2013年(2013年公路旅客運輸量調整了統計口徑,與2012年無可比性)至2016年的營運客車的客位數保持在2100萬客位左右,但2016年的公路客運量154.28億人比2013年185.35億人下降16.76%,一個基本不變一個出現下降,可以判斷,出現了大量剩余運力;而另一方面,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公眾的道路客運需求更加多元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實現“門到門”、“點到點”、“隨客而行”的道路客運服務已經變為可能,吉林開通校園巴士、甘肅開通小轎車定線客運、湖北開通城際約租等都是為滿足這些需求的有益嘗試,而這方面的運力又是不足甚至缺失的,供給側結構無法滿足公眾需求,亟需進行改革。我們認為,可以把“定制客運”作為班線客運的有益補充,打造為道路客運的升級版,使道路客運服務差異化,滿足公眾多元化道路客運需求。
根據交通運輸部提出“定制客運”的背景以及傳統客運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課題組認為概念的核心要義是以需求導向為根本出發點,從空間、時間、方式多維度向旅客提供更加“靈活、快速、小批量”的道路客運服務,從時間上體現“快速”,從空間上突破傳統形成的城市交通與公路運輸的“二元化”分割治理結構,從方式上更加“靈活”,呈現“小批量”特點。但道路客運需求“靈活、快速、小批量”的特點,這些表述如何量化?為此,我們提出了“出行速度”這一全新概念,即出行距離除以產生出行需求到完成出行過程所需時間為出行速度,我們認為,出行速度是道路客運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品質要素,也是“定制客運”發展的市場空間所在。飛機及高鐵技術速度遠比汽車快,但這兩種運輸方式很難解決班次密度問題,這在提高出行速度方面是短板。現有的道路班線客運組織方式突出強調定點(汽車站-汽車站)、定線(嚴格按照審批線路運行)、定車(7座以上車輛)、定時(嚴格按照發班時間運行),由此導致“出行速度”變慢,供給與需求產生沖突,而“靈活”改變以上“四定”中的一個或者幾個都可能提高“出行速度”,更好地滿足旅客出行的需求。“快速”的含義不是一個“車速”的問題,而是指出行速度要快。“小批量”是現實社會中旅客出行個性化的顯著特點,除道路客運有可能滿足小批量出行需求外,其它運輸方式是不可能做到的,顯然這又是道路客運的比較優勢。而從服務手段上看,要應用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才有可能及時、準確把握旅客出行的需求,并把需求側的每一個個體和供給側直接連接起來,使定制化服務成為可能。基于以上認識,我們認為,“定制客運”不是新業態,而是一種服務方式,它是班線客運的有益補充,以提高出行速度、方便社會公眾出行為目的,以“互聯網”技術為手段,實現“門到門”、“點到點”,“隨客而行”,滿足社會公眾定制化客運服務需求的一種客運服務方式。需滿足以下特點:
通過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支撐;
改變定點(汽車站-汽車站)、定線(嚴格按照審批線路運行)、定車(7座以上車輛)、定時(嚴格按照發班時間運行)運行方式中的一個或者幾個。
“定制客運”有什么?
目前市場上開展的定制客運業態主要有城際用車(約車、約租、包車)、機場巴士、景區巴士、校園巴士等等。按照這一特性,課題組認為,這些定制客運業態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專車”,主要解決傳統客運不便利、不高效、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其主要特點是:車主要用乘用車,定點變成“點到點、門到門”,定線變成“隨客而行”,定時變成“隨客時間”或者多個時間供乘客選擇。目前市場上的城際用車、城際約租、定制包車、城際約車等基本都屬于這種形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需解決車輛、人員安檢問題,企業需切實承擔起安全監管主體責任;線路、站點、班次、運行方式等都有較大改變,亟需行業管理部門進行政策創新,放松規制。
第二類是“專線”,主要解決綜合運輸體系中聯程運輸不便利、在某些人群密集點無法提供客運服務的問題,其主要特點是:車主要用客車、也有乘用車;定點但一般一端為校園、景區、火車站、機場等人流密集點;定線、定時。目前市場上的機場巴士、校園巴士、景區巴士等基本屬于這種形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需解決車輛、人員安檢問題,企業需切實承擔起安全監管主體責任。
如何開展“定制客運”
(一)基本條件
交通運輸部對從事“定制客運”企業、車輛、駕駛員及第三方平臺運營模式做了規定:
關于企業和從業人員。“提供道路客運定制服務的,企業應當具備道路客運經營資格,駕駛員應當取得相應從業資格。”
關于車輛。“車輛原則上應當使用7座及以上的營運客車。”首先,需要明確什么是營運客車?按照《營運客車類型劃分及等級評定》(JT325-2013),營運客車分為客車及乘用車兩類,客車分為特大、大、中、小四種類型,乘用車不分類型。因此在目前政策框架內,按照不同的業務形態,“定制客運”車輛可以選擇客車和7座及以上乘用車,法無禁止。
關于第三方平臺,“互聯網平臺運營商不得組織非營運車輛和未取得相應從業資格的駕駛員從事旅客運輸。”
(二)發展建議
因“定制客運”的兩個特點決定,指導其發展主要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個層面:
線上:鑒于“定制客運”是傳統道路客運的升級版,是傳統道路客運的有益補充,且目前傳統道路客運已經實現了“聯網售票”,為了實現出行“一票制”,可以全省道路客運聯網售票平臺為基礎,實現定制客運線上預約,并利用平臺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成熟技術,提供集汽車票網上預訂、定制客運網上預約、運力安排網上調度、出行過程網上記錄、對賬結算網上實現、服務質量網上評價等功能為一體的線上平臺技術支撐。
線下:道路運輸客運企業應按照“專車”和“專線”兩種模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調整長途客運運力配置,采取客運班線剩余運力“大改小”,剩余運力有序開通機場巴士、火車站巴士、校園巴士、景區巴士等方式,使道路客運形成差異化、階梯化、定制化服務。行業管理部門應放松管制,對道路客運企業實施定制客運給予支持,在開業許可、新增運力、班次調整、車輛更新、站點停靠、運價制定等方面進行政策創新。
我們認為,線上、線下構成完整的系統,是“定制客運”全面解決的操作技術方案,它涉及到行業管理部門(G端)、道路運輸企業(B端)和社會公眾(C端)的整體互動,對于促進道路客運供給側結構改革、推動行業轉型升級意義重大。
新聞來源:鳳凰網
更多交通新聞資訊敬請關注:Bus365汽車票